第八章主抓軍、糧、城(1 / 3)
測試廣告1趙桓信任的態度讓劉鞈感激不已,熱淚盈眶,鄭重的說道:「臣粉身碎骨之前,絕不令賊虜踏入禁中半步。文師閣 m.wenshige.com」
「時局維艱,朕唯願能與卿等戮力同心,共赴國難。」趙桓望着劉鞈,鄭重的說道。
看着一旁意氣奮發的官家,樞密使張叔夜感觸良多,從金軍營地返回之後,官家就仿佛變了個人。
此前官家對金可軍謂是又驚又怕,唯唯諾諾。但如今的官家,就像一柄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哪怕可能割傷大宋,但也絕對會傷到金國。
至於官家是否被金人狸貓換太子。
這種想法,完全不在張叔夜腦海中存在過一刻。金人要蠢愚到何種地步,才會用這樣一位剛烈決絕、對金軍態度強硬無比的人替換了大宋官家?
待劉鞈離去,前往四壁部署軍事防禦。張叔夜開口說道:「官家,朝廷態度從求和倏忽間轉變為堅決主戰,百官態度不可不理。昨夜官家雖然以雷霆鐵血震懾住了官員們,但當百官們緩過勁,主和派必將瘋狂反撲。」
趙桓冷笑一聲,說道:「朝廷?百官?皆是一群可殺之輩。」
「況且神京被圍,朝廷能管轄的地方只有內城這小小的一塊區域,要朝廷百官又有何用?」
趙桓作為一個後世人,行為做事自然帶着顯著的後世風格。高中政治課本講的很清楚,做事要抓住主要矛盾,即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靖康之難時局亂成一團亂麻,趙桓完全沒空與百官打口水仗,玩政治鬥爭,勾心鬥角。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起絕對支配地位的三個方面,即軍隊、錢糧與行政。
這三方面很好理解,也是趙桓僅有的幾處能夠強力掌控的方向。
軍隊一萬兩千人已經被張叔夜與劉鞈清點完成,直接統帥在麾下。按大宋軍制,這天下,沒有任何人能從皇帝趙桓與樞密使手中調走這一萬兩千人。
錢糧就更不需要指望百官了,開封城破,國庫的資金幾乎全送給了金軍。整個東京運轉甚至都要仰仗內藏,也就是皇帝的金庫。
宋朝的集權是方方面面的,財政集權也是一大顯著特點。皇帝親自掌控內庫,其庫目之多、收入之高、支出之廣、作用之特殊,是中原五千年曆代王朝都不能比擬的。
國庫財政盈餘,全部封進內庫(於講武殿後別為內庫,凡歲終用度,盈餘之數,皆入焉。)後來,宋朝乾脆設立制度,國家稅收必須先交齊內庫數字,然後剩下的才算國家正稅。
也正因此,宋太宗巡視內庫時感慨:「此金帛如山,用何能盡?」
金帛如山是什麼概念?舉個例子,金軍一群野蠻人南下入侵中原,對財富沒什麼概念。開口就索要白銀十億兩,黃金五億兩,絹帛一千萬匹。
金人貧瘠的想像力,覺得這就是人間財富的極致了。絹帛一千萬匹與白銀十億兩是一個數量級的財富。然而,白銀十億兩,大宋確實沒有。但絹帛,大宋內庫卻有不止一千四百萬匹。
二十一天前,開封府開始組織將絹帛搬給金軍,原本負責保家衛國的軍隊和民兵當起了搬運工,負責打仗的三衙(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司)專門派人監督搬運。本應該堂堂正正護衛桑梓的國家重器,卻毫無羞恥的將舉國財富送進了金軍營地。
可即便如此,趙氏內庫還有四百萬匹絹帛。金軍撤離前的二月十八日,檢索了內庫賬目,發現絹帛還有剩餘,命令開封府將剩餘的四百萬匹絹與遺漏的宮嬪、公主全部送進金軍營地。
如今內庫還剩四百萬匹絹!念及此,趙桓恨得咬牙切齒。
宋朝不是沒有財富,只是因為皇帝與文官的卑躬屈膝,將財富都白白浪費,送給了敵人。將這四百萬匹絹分給軍隊,每名最低級的士兵也能分四百匹絹。有這種激勵,就算是金軍在城牆下死絕了,都不一定能攻破城牆。
而最後的行政權,則是掌控在了開封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