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徵調藩國學者(1 / 2)
建業八年三月,南巡的御營回到了大宋帝都東京。
但臨近東京的一幕,極大震撼了趙桓這個從南方回來的皇帝。
如果說蘇州是古色古香的南方經濟中心,那東京已然徹底脫離了封建小農經濟的面貌,成為大宋工業化的城市集群。
人力在東京城外修建了一座座高山,用以安置水塔,給地處平原的東京城供水。
開封一直有人造山,從建國開始大宋就在這片平原上修建了萬歲山、煤山等山峰,規模宏大,形態逼真,可謂登峰造極,全國都無人能及。
這些山嶺通常都高七十米左右,而如今新修建的永年山、聖君山、道君山等都已高過百米,上面不僅有水塔、水渠、湖泊,還直接駐紮了軍隊。
既是為了保護水源,又是為了佔據戰略高地,進行軍事防衛。
因為現在的東京城在城內已經無法防守了!趙桓御駕返回,沒有進城,特意來到了山上,視察着如今東京城的風貌。
從山上向下望去,山霧消散,趙桓可以遠眺遠方的東京。
平原上佔地巨大的城市極為廣闊,看起來極為壯觀,城牆已經無法約束城市的發展,城牆外閣樓密佈,建築綿延,密密麻麻的工坊、商鋪、住房已經擴散到了城市外極大的面積,而且在城市邊界還在繼續興建新的房屋,擴張之勢依舊強勁。
城裏高樓寥寥,依稀可以看見正中心的皇宮與雄偉的城牆。
在自古以來,城牆外的這些商鋪、草市都被統稱為市。
只是在大宋首都,這個市的規模已經龐大到了蔓延至天際線,哪怕站在高山上都無法看盡邊界。
東京的城與市,已經完全結合,變成了後世城市的模樣!前來迎駕的隊伍里有負責東京城市建設的蘇黛,這位大宋墨家與公輸家的教授,是大宋名副其實的工程學教授。
如今的蘇黛剛剛二十出頭,充滿了知性美感,溫婉而有書卷氣。
長期負責科研工程的她,說話流暢得像敘事詩,把東京建設的故事講得絲絲入扣。
如果說詩怡是風華絕代的絕色佳人,那蘇黛就算知性優雅而高貴的女神,是讓普通人羨慕崇拜的飽讀詩書女性。
長得漂亮又極富學識,即便趙桓看着她娓娓道來的風采,都心生讚嘆與愛慕。
這簡直是大宋女性的完美楷模,是趙桓能想像到的,女性最完美狀態。
她能年紀輕輕就擔任兩家學派的教授,顯然不是僅靠皇室妃嬪的身份,而是真的有真才實學。
作為長期為東京建設提供科學指導的首席教授,她陪在趙桓身邊,溫柔的介紹道:「官家,如今的東京城已經有人口兩百八十多萬了。
大量人口居住在城外,開封府賣地已經賣到了城外四十多里。
以往這裏都只是東京城附屬的小鎮,如今全被併入了東京城的範圍。
」人口百萬一直是封建時代城市的上限。
即便算上統計誤差,一個封建王朝的首都能有百餘萬人也是當前的極限了。
在當今這個時代,百萬級別的城市,中原內外都是有不少的。
像中原的蘇州、杭州等沿海城市陸陸續續都已經接近這個規模。
在西方大食的首都巴格達,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都有百萬規模的人口。
倒是曾經輝煌一時的古羅馬衰落了下去。
但不論這些城市如何輝煌,人口規模都鎖死在了百萬級別上。
而大宋的東京人口卻突破了兩百萬,極限接近三百萬人。
這不得不說是中原統治能力的巔峰,更是工業化進程的文明結晶。
蘇黛向趙桓介紹道:「人口規模擴大,治理難度呈指數級的攀升,不論是衛生、消防、供水還是治安難度都遠不同於往日。
最近太學院的數學教授都已經忙的日夜不停了,連軸運轉,分身乏術。
」「不得已,我們其他學院得不到數算支持的教授也開始精研數學。
」趙桓好奇的問道:「怎麼會缺數算教授?」蘇黛溫柔的解釋道:「合理佈局望火樓、巡檢司、軍捕司、供水線路、道路佈局、房屋構造等等幾乎一切消防、治安、供水、污水處理的地方都需要數算教授給出最優方案。
」「以消防為例,數算學家必須算出在地圖上何處修建軍巡捕屋才能合理輻射各處的消防事宜,既高效滅火,又防止交叉浪費人力。
」「而污水處理則是重中之重,兩百多萬人生活在這裏,如果任由污水排放,不用幾年,整個地下水質就會受到污染,無法再飲用。
」「開封府正在全力擴建地下管道,他們壓力之大,徵召了絕大部分的數學教授日以繼夜的計算,既不能挖開整個東京城重新鋪設地下管道,又要想辦法兼顧全城,如果沒有數算教授幫忙,
第十七章徵調藩國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