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三十四章詳述監察制度(1 / 2)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

    測試廣告1關於張既,張瑞有所印象。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這位賢臣與賈逵、梁習皆是遊戲名人了。尤其在西涼、關中這片文風匱乏的區域,張既那令人驚嘆的政治能力,成為整個涼州地區首屈一指的存在。

    這份設定的歷史根由原於陳壽在《三國志》中將揚州刺史劉馥、兗州刺史司馬朗、揚州刺史溫恢、并州刺史梁習、豫州刺史賈逵、涼州刺史張既等六人合為一傳。

    此六位刺史皆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

    同時張既與賈詡、賈逵、顧雍共列魏晉八君子之一。

    這位賢才無論軍事還是政治能力皆與賈逵不相上下。是能夠一人穩定一州的國士。

    張瑞關切的問道「張既有何履歷?孤舉而用之。」

    「張既左馮翊高陵人也。出身寒門庶族,家中殷富,為人有容儀。年十六,為郡小吏。及關中之亂,棄官入京兆尹,被征為司市監胥吏。」袁渙答道。

    高陵縣即在渭水之北,與京兆尹隔河相望。對張既避關中諸將之難,逃入京兆尹,張瑞並不驚訝。

    思索了片刻,張瑞吩咐道「張既於平亂有功,升為長安令。遷華陰令司馬朗為京兆尹,令司馬朗安置災民,謹慎防疫。」

    在小小的京兆尹治內,匯聚了曹魏最精達事機的三位刺史。司馬朗主管京兆尹諸多事宜,張既專司建設長安,賈逵專司興修鄭國渠水利。

    以三位有刺史之才的國士治一郡,足以徹底安穩關中,使京兆尹富庶繁華,成為關中之最。

    在處理了京兆尹事宜後,還是要將目光轉回災民。

    說小民頭如韭,割復生。

    豪強世族亦是如此。縱然處死三百餘人,但只要沒有監管約束,下一批豪強、世族還是依舊敢殘虐百姓。

    返回長安府邸之後,張瑞召集了傅巽、郗慮。


    二人籌劃監察制度許久,遞交了冊文數份,在接見董卓使節馬融、胡母班之時,張瑞還曾口述,令蔡琰執筆批。

    遷延近年,若是還不能修改至張瑞滿意,二人也該考慮退位讓賢了。

    待二人抵達,張瑞問道「監察制度修訂許久,至今還未見終章?」

    二人連忙躬身,頭冒冷汗。

    絕不是二人拖延,實在是遞交的方案,主公一直在批覆新增,二人不得不一次次查漏補缺。

    傅巽先開口說道「事關監察制度,某以為今日草案,基幹已成,細枝末節可日後再行補充。」

    「嗯。那便詳言之。」張瑞淡淡的回道。

    「監察之重,彈擊是司,所以重耳目之寄,嚴紀綱之任,遂能使台閣生風,貴戚斂手。」

    「今監察一事不歸任何官吏所統,獨為一部名為督察院,受主公親自統轄。其重為主公耳目風紀之司。職在糾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

    督察院不屬於任何人管轄,是張瑞極力主張的。如此才能保證其公正監察的地位。

    否則讓監察官員去監察主官自己的權臣,那想想就顯得滑稽。

    此外還能防止監察官員成為權臣黨爭的工具。明朝中後期,言官、御史淪為黨爭先鋒,將朝堂攪得烏煙瘴氣,觀者無不憤慨。

    吸取了明朝的慘痛教訓,清朝就決定約束御史權力,規定御史對百官彈劾要經皇帝裁決。

    皇帝決定了御史能夠彈劾哪位官員,引而不發的一把利劍握在皇帝手中,會使任何官吏都會對皇帝敬畏不已,也有利於鞏固君主集權。

    傅巽繼續介紹道「督察主官為左督御史,下設副督御史,以及十三道御史,五科給事中。左督御史與民部中郎、兵部中郎地位相等。」

    「其中十三道御史督查治下郡國。如今只設并州道御史五人,與司隸道御史六人。」

    「為防止御史專權轉變為各州刺史,各道御史數人皆權責明晰。其中有人專司監督學術文教,監都鄉、會試及武舉;」



  
楊氏良家子作品:  霸王!  朕即大宋  漢末之并州匪政  
類似:  在海賊開DNF  武逆九千界  乒壇大魔王  通天劍帝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漢末之風起并州"
360搜"漢末之風起并州"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