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粟米與麥(1 / 2)
測試廣告1根據張瑞之前總結的,影響農業生產水平的幾大要素,鋼鐵農具、曲轅犁、灌溉設施和高產作物。道友閣 www.daoyouge.com
灌鋼法與水利鍛造大大提升了鋼鐵產能,使農具產出倍增。
天下郡國,鋼鐵農具之多,無有能超過太原、河東者。
曲轅犁亦被科學院造出,只等大量生產從而售與百姓。
汾河、黃河流經兩郡,官府年年興建大量水利設施,馬鈞又發明了龍骨水車,使取水更加便利。
這些影響,足以使生產力水平提升數百年。畝產量從一石半提升至兩石以上。
沒有化肥、土豆、玉米等作物,想達到畝產量六七石是絕無可能的。
現在唯一剩下可以提升的就是選種了。
現如今世人的主食為粟,即小米。
因其重要地位,粟米被稱為五穀之首。
小麥雖然也有種植,但始終不是主流。
在推廣小麥這方面,張瑞還是要感謝一番漢靈帝。
隨着康居、氏人、安息人等西域胡人不斷內遷,西域的生活習俗諸如食胡餅之俗就傳入中土,引發諸夏苗裔的仿製。《續漢書》記載「漢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
因為京師的流行,當初南部郡縣豪強皆反時,聯營中的豪強便曾經以此為宴。
所謂的胡餅便是以小麥粉製作而成。
這位昏聵的皇帝,在陰差陽錯下也算推動了小麥成為主食的進程。
時下關中平原和京畿地區的農夫都對種植小麥頗有心得,而且民間也出現了磨麵的器械。
其實磨盤十分容易製作,科學院的教習與墨家學子連複雜的水碓都能製作出來,水力、畜力磨盤自然是輕而易舉。
在這方面張瑞不太擔憂,關鍵是如何推進種小麥的習俗。
雖然小麥在畝產量、抗旱性與口感方面都強於粟米,後世逐漸取代粟米成為諸夏的主食之一。
但種粟才是當下百姓的習俗。
張瑞便是下定決心要將這種習俗扭轉過來。
粟米的畝產量只能達到兩石多點,小麥卻能輕鬆達到三石。灌溉便利,照料精良,四石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小麥更加耐旱,更能抵抗漢末這天災不斷的惡劣氣候。
除此之外,深耕小麥,能夠保水保肥,對土地也有利處。
這麼多優點,而且後世種植上千年,張瑞沒理由還放任百姓繼續種粟米這種將來被開除在五穀之外的作物。
要推動這項移風易俗,官府首先要對小麥有足夠的認知,總結出各種種植小麥的經驗,才能派出勸農官指導百姓種麥。
而且最好是有成功案例在前,讓百姓看到種小麥的豐厚回報。
知識傳承是諸夏苗裔雄霸東方的一項重要原因。
在科學院內,收錄了大量的藏書。
在搜尋冬小麥相關經驗方面,科學院教習很快便找到了歷史記錄。
《左傳·成公十年》:「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
晉侯欲在六月收麥,那說明小麥在冬季便已下種。
《詩經·衛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說明三晉大地的確有種麥傳統。
晉陽正是趙國龍興之地。當初韓趙魏三家分晉,種麥的習俗必然也在太原有所流傳。
於是科學院立即通知太原十八縣田曹有司網羅民間善種冬小麥者。
乃得百姓千餘戶。盡遷其於大陵縣汾水之畔。
如今十月,正是冬小麥播種之際。
張瑞親自帶領諸縣主官與數百名勸農官來到汾水岸邊,便是向眾人展示自己移風易俗的決心,同時令官僚感受種麥的氛圍。
其實看百姓漫山遍野的勤耕種麥,對個人而言,衝擊力還是蠻大的。
上千戶人家,五千餘人分
第八十一章粟米與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