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不湊巧(1 / 3)
從車上下來,劉永年和鄧保吉好奇地看了看車廂,又一起到了車頭那裏,看着呼哧呼哧喘着粗氣的蒸汽機,圍着前後左右地看。看了好一會,劉永年道:「運判,我們一起上去看看是怎麼燒煤的。」
杜中宵笑道:「好。不過上面煙火難挨,不能久待。」
三人一起上了車頭,幾個司爐的兵士爭忙一起行禮。
一上車,就感覺到熱浪襲人,渾身暖烘烘的。劉永年道:「這裏暖和得很,比後面舒服得多,如何難挨!早知如此,路上我們到這裏待着豈不是好!」
杜中宵道:「衙內,現在火慢慢熄了,路上可比現在熱得多。現在初春天氣,尚不難受,到了夏天就難過了。在這裏燒爐子的,又熱又累,活計最不好干。」
劉永年不以為然,這裏空間雖然逼仄了些,但環境也沒有過於惡劣。實話說車頭的活,在這個時代倒也算不了什麼,比大部分工作體面多了。不過整趟列車,就數這裏工作環境差罷了。
讓士卒打開膛門,看着爐膛里通紅的煤炭,劉永年問道:「運判,就是從這裏填煤進去燒,車便就走起來了?這是個什麼道理?莫不是世上還有吃煤炭如牛馬吃草的怪物?」
杜中宵道:「衙內如此說,倒也形象。其實是這樣的,從這裏填煤進去,那邊大水罐里的水就被燒開,成了水汽。裏面有個塞子,水汽推着一會向前,一會向後。便就如此,帶着後面車的輪子轉起來,車就向前走了。只要水汽不竭,煤火不熄,車就會不住向前走。」
「奇妙!」劉永年看了又看,只能看個大概印象。
從車上下來,走了一會,劉永年突然道:「運判,你這車,說起來倒跟車船相似。也是用煤燒一個大鍋里的水,讓輪子轉起來。車船是輪子推水,這車是輪子行路。」
杜中宵笑道:「本來就是如此,衙內說的不錯。一水行一陸路,本就是一物。」
劉年點了點頭,想了想又道:「可車船已使用多年,這車怎麼才制出來?——這車什麼名字?」
杜中宵道:「因為是燒火前行,是以稱為火車。車船上用的機器,比車上用的大了許多,而且力氣還不如。似車船那樣,這車就太過於沉重,而拉的貨物太少,不划算了。這麼多年,就是為了把這機器做得小一些,力氣大一些,而且便於修理。」
一邊的鄧保吉聽了,道:「若是如此,豈不是車船上面,也可以用這種機器?」
杜中宵點頭:「確實如此。而且現在的機器比原來的機器更小,也便於修理維護,更方便許多。」
鄧保吉喜道:「自去年以來,我們穎州也要使用車船,裁撤縴夫,只是京城產不出機器來。若是你這裏也能做,不如就從鐵監買幾台,去安到船上,不用再等京城了。」
杜中宵愣了一下,好一會才道:「此事還是要等三司籌劃。現在我這裏制的車,商不足修的路上使用,並沒有剩餘。想用到車船上,總得等上一年兩年。」
穎州、蔡州、陳州,境內都有河流通航,用的縴夫不少。現在的車船隻普及到幹流航線,他們這些地方,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這幾州都有閒田,裁下來的縴夫可以就地營田,增加人戶。這些都是明顯的政績,地方官莫不上心。不過車船使用的蒸汽機,比鐵監產的複雜,加工手段也不行,一年的產量不多。三司統一調配,自然優先代替有大量拉縴廂軍的機方。
杜中宵不敢一口應承還有一個原因,韓絳在京城制的蒸汽機,從一開始就是在船上試的,很多地方針對環境設計。鐵監的蒸汽機要用到船上,還要進行相應修改。
進了鐵監,看着平坦整潔的路面,上面都鋪了爐渣,周圍的建築整整齊齊,路邊有花有樹,一切都井井有條。偌大的鐵監,聽不到人聲喧譁,更加沒有雞鳴狗吠。
劉永年贊道:「運判這裏甚是齊整,我多次管軍,哪裏見過這種軍營!」
杜中宵道:「不一樣,這裏是鐵監,冶鐵的地方。一切都有章程,豈容喧譁。」
其實軍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