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162章 發展不易(1 / 2)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

    杜中宵不嗜茶,但記憶中還是記得,信陽是中國最好的產茶地之一,信陽毛尖是中國名茶。此時信陽地區也產茶,不過是以淮西路的光州為中心,信陽沒有茶山。那裏是山區,地廣人稀,還沒有開發。

    常平司辦的商場,當然要賣茶,還不能用已有的產茶販茶體系。不然別說賺不賺錢,茶的質量把商場的牌子砸了。商場貨物要求價格穩定,品質均勻,現在的產茶、販茶體系根本做不到。杜中宵跟馬遵商量之後,由營田務在信陽地區新開茶山種茶,自產自銷。如果有了剩餘,允許其他茶商購賣,發運司收茶息錢。常平司負責生產和運輸,茶息錢比較低,一斤三百文足,相比以前的六百文省減一小半。

    現在信陽是有茶樹的,也有種茶戶,不過是隸於光州茶場,數量很少。營田務新開茶山,以現在信陽軍轄地為主,從光州茶山引種,種於新開的山間閒田上。

    信陽軍雖然隸京西路,不過京西路的茶來自于衡山茶區,榷茶的地方是江陵府。以前襄州也有榷茶務,後來裁撤,現在都是到江陵去買茶。襄州與江陵聯繫特別密切,於此可見一斑。

    聽杜中宵說一斤茶息錢只需三百文,康員外一算,喜道:「以前六百文,實四百六十二文足。現在只收三百文足,一斤便宜一百兩百文呢,這生意做得!官人,下年有了余茶,千萬知會小的一聲。」

    杜中宵答應。這幾位大茶商,是收茶之後賣到北方去的,市場與現在的商場不重合。至於以後商場開遍全國,不是什麼年月的事情,何必去管。

    得了這麼一個好消息,康員外十分高興,今天這頓飯沒有白吃。商場裏的貨物,一過了時間便就扔掉,說不定賣茶也是如此。茶商最怕的,就是交了許多錢,各種手續齊備,到茶場買茶的時候,被強賣給各種陳茶劣茶,虧得媽媽都不認識。由於對種茶戶壓榨過狠,沒有多少鼓勵措施,茶場的茶質量不高。經常有裏面老葉夾着枝條,讓人看了就皺眉頭。營田務種茶,專供商場,應該不會這麼坑人。


    杜中宵規劃中的商場,除了零售之外,還兼營批發。對於民生來說,除了吃穿住行大宗貨物,副食以酒糖茶醋為大宗。配合着發運司和榷貨物,商場要打出一番局面。

    為一餐飯,康員外幾人吃得心滿意足,算了錢,對杜中宵千恩萬謝,高高興興地去了。

    看着幾人離去,徐克道:「依現在到商場裏的人流來看,如果我們賣茶,可得不少利息。不過時間短暫,下年信陽軍能夠產茶嗎?我聽說種茶樹,也要幾年時間。」

    杜中宵道:「哪裏要那麼多時間。今年營田務來的廂軍多,有一些早就到了信陽軍,在那裏栽培茶樹。本來是作為茶山,直接讓發運司指定茶商,現在我們自己賣罷了。而且那裏有許多老茶樹,只是分佈山間,不是茶田,都可用來制茶。下年能開幾處商場?那裏產的茶足夠了。」

    杜中宵擔心的不是茶的產量,而是茶的質量。此時以團茶為主,有點類似於後世的茶磚,但又不一樣。團茶沒有經過發酵,只是蒸青之後團制而成,還加入各種香料。這種茶,越是南方的茶越好。此時天下最好的茶產地,是福建路,貢的龍鳳團茶不惜工本,工藝極其繁複,還加入了名貴香料。

    北方的茶相對來說,更適合於制綠茶,這個時代並不流行。此時類似於後世綠茶的是散茶,並不壓團,而是散葉,是一種便宜且紙級的茶。以湖南的衡山茶場為例,約近一半的茶是散茶。

    信陽種茶,如果制散茶,當然可以做出好的品質。但如果制團茶,只怕有些不適合。杜中宵對茶葉工藝不熟,只知道要采嫩葉,要炒青,搓捻什麼的。至於發酵茶,就只能碰運氣試了。

    好在此時茶利豐厚,不是富貴人家,也不會講究什麼名貴品種。只要能夠種出來,藉助商場的銷售渠道,再狠抓質量和物流、儲存,賺大錢是一定的。官府讓商人到茶山直接買茶,僅收茶息錢就一斤數百文,再加上商人的利潤,茶是一項很賺錢的生意。

    對於生產者來說,搭上商場的這班車,會產生極大的利益。只是現在能看明



  
安化軍作品:  一世富貴  天水歸汴  天漢之國  
類似:  蜀漢之莊稼漢  新白蛇問仙  武道凌天  百世契約:藥妃,寵不停  我是一個原始人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風雨大宋"
360搜"風雨大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