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難題(1 / 2)
大通監在交城縣,離汾水不遠,扼呂梁山東出路口。監位於狐突山西義泉社,群山之中,離縣城數十里遠。此地鐵礦豐富,又多山林,冶鐵已有一兩千年的歷史。
新年過後,春寒料峭,積雪未化的時候,杜中宵帶了陶十七和十三郎,到了大通監、
知監李規帶了一眾官吏,迎出十里之外,接了杜中宵一行。
杜中宵見所謂的大通監,不過是草屋幾十間,周圍圍了一圈籬笆,甚是簡陋。這裏的產業單一,幾乎全部跟冶鐵有關,不要說比并州,就是跟自己見過的所有縣城都無法相比。
到官廳里坐定,李規拱手道:「簽判遠來,在下與本監官吏,備了個酒筵接風,萬莫嫌棄。」
這是官場常規,杜中宵謝過了,問道:「知縣,據說本監積壓數十萬斤鐵,可有此事?」
李規搖頭嘆了口氣:「確實如此。前幾年與党項開戰,河東路行用鐵錢,鐵監甚是紅火。不想行用鐵錢後,民間盜鑄極多,不幾年下來,鑄錢便就無利可圖。鐵課積壓下來,可不就數十萬斤。」
杜中宵前世就聽說過劣幣驅逐良幣,河東路這裏便就真切上演了一回。河東路行用鐵錢後,官方出的錢還算精良,幣值穩定。過不多久,民間盜鑄蜂起,質量低劣,幣值迅速下跌。為應對這種情況官府又昏招迭出,如鑄大錢,當五當十,盜鑄更加厲害。幾年時間,本來銅鐵錢並用的河東路,日常交易中已經極難見到銅錢,就連官鑄的鐵錢也少見。大通監接着鑄錢,鑄得越多虧得越多,便就停了下來。
銅錢就有民間盜鑄,不過由於原料難得,為害尚不嚴重。鐵則隨處可見,河東路很多地方又有冶鐵的傳統,一用鐵錢,錢法很快敗壞。
李規的正職是交城知縣,大通監知監只是兼任,很多情況也不了解,講的並不多。
雖然官方的鐵積壓,這附近的民間冶鐵還是很紅火,沿着汾河一直賣到中原。有冶鐵就有鐵課,大通監的積鐵越來越多,成了麻煩。官方的賬就是如此,明明鐵積壓在那裏賣不出去,可官員不敢隨便低價出售,不然無法對上面交待。鐵越積越多,哪怕爛掉,也是不敢賣的。
在官廳里聊了一會,李規帶着杜中宵視察大通監的積鐵。
一如永利監的土鹽,這裏的積鐵同樣堆在場地上,大多搭個簡易的棚子,有的連棚子都沒有,日曬雨淋,已經鏽蝕得厲害。這個地方鐵不值錢,只有五個庫子三條狗,看着數十萬斤鐵
杜中宵大略轉了一轉,也是發愁。這些多是生鐵,價值不高。關鍵是周圍的山間到處都是冶鐵的人家,在大通監里,就可看見山間燒爐的濃煙。民間冶鐵的鐵課是十分之一,官方的鐵價高,在民間的鐵競爭之下,這裏的鐵根本就賣不出去。往年都是靠着鑄錢,加上輸往州里的都作院。現在錢監停了,與党項的戰事結束,都作院也不要鐵了,只能堆在這裏。
看過了存鐵,李規道:「本監還有其他幾處存鐵的貨場,都是冶爐附近,與這裏相差不多。自與党項議和,都作院不再打制兵器,存鐵便就越積越多。現在諸處貨場都已經存滿,再收鐵課,已經無處存放了。我曾上書朝廷,停收鐵課,讓民間輸錢。怎奈百姓不願,無法可想。」
杜中宵點了點頭,沒有說話。跟土鹽和毛皮等一樣的問題,官府收的是實物稅,收上來之後賣不出去,便越積越多。土鹽是官方專賣,總有辦法可想,毛皮則是市場需要,鐵的問題更加麻煩。
交城和文水兩縣,是河東路的冶鐵中心,產鐵極多。市場被民間的鐵佔住了,官方的鐵除了自用沒有更多的辦法可想。如果把這裏的鐵外運,又沒有人付運費,處理起來極是麻煩。
這裏跟杜中宵待過的永城縣還不一樣,那裏需要從外地輸鐵打制農具,這裏卻缺少鐵匠,連那樣的辦法都不行。靠打製成農具等產品,在這裏有些困難。
看過了貨場,回到官廳,杜中宵問李規:「知縣,錢監離此遠嗎?」
「不遠,轉過那個山頭的山谷里就是。不過由於盜鑄太多,鑄錢無利可圖,
第28章 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