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15.麥籠三件套(1 / 2)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

    因為現在整個涇原方鎮的最高者是舒王。

    那麼控制了舒王,就等於掌握了涇原。

    高岳先用朱泚撥給的五千貫錢,分發給五百士兵為犒賞,讓他們在百里新城通衢市集邊側,築起座嶄新而龐大的衙署,共架房七十間,中堂、諸曹房、雜庫等一應俱全。

    從此這裏就是整個安西、北庭行營的軍府所在,涇州城的舊軍府旋即撤銷。

    姚令言升任行軍司馬,馬頔升都押衙兵馬使,統率牙兵於新軍府四周駐屯,保護舒王安全。

    涇州城則交給都將劉海賓、焦伯諶,整個行營約三萬兵馬,除去先前在原州行在屯田的約兩千人外,又入五千牙兵在此。

    但高岳並不滿足,他又建言舒王、孟皞,可讓田希鑒(朱泚親信)再領五千人,進駐良原築城,並仿效我於靈台、陰密二縣的成功範例,開屯耕田,每年可收取粟、麥二十萬石。

    舒王說:「高侍御可便宜行事。」

    孟皞呢,不樂戎事,更不會過問墾田這樣的事務,他正忙着攜二妓登保岩山經台上觀風景,索性將舒王的節度大使的綬印交給高岳,讓他負責對朝廷的戶部度支、司農寺交涉。

    高岳最初假裝謙讓,將姚令言找來,說「此印請姚司馬執掌。」

    姚令言不是傻子,急忙推讓,說我為行軍司馬,掌管的是行軍戎機,營田支度的事就委勞高侍御了。

    高岳就把綬印交給劉德室,對他說:「文書、印章勞煩芳齋兄,寫完後戳上軍府印章由驛站送抵京城就行。年中考核,我會運用門路,推舉芳齋兄為涇原行營掌書記的。」


    劉德室有些害怕,問這樣搞會不會太囂張,整個行營現在有七千人在營田了!

    「七千人?芳齋兄認為是多了,還是少了。」

    「多了,多了。」劉德室急忙說。

    高岳微笑:「多乎哉?不多也。馬上我還準備在百泉的四堡復增三千人營田,並而後於彈箏峽至平涼,再增五千人營田。」

    「啊!」劉德室大驚,急忙搬弄手指頭,這樣算的話,未來整個涇原行營有一萬五千人都要耕作,那隻剩下一萬兩千人是全職脫產的士兵?

    「無妨,一萬五千人供應一萬兩千名吃得飽穿得暖,無後顧之憂,甲仗馬具精良的將士,總比原本雖有兵兩三萬,可每月都巴着領口糧、鹽,溫飽都解決不好,根本無法出擊作戰的涇原行營要強大得多。」

    高岳的核心意思很明白,如今我唐邊軍久而無功,對內勉強能和方鎮叛軍一戰,但對外能在西蕃、南詔猛攻下保全領地的,就已經算是強軍了——之前馬璘為涇原節度使時,雖戰功赫赫,可卻沒有為朝廷收復半里土地,為何?正如段秀實所言,邊軍因為四大弊病而飽受困擾,度支的錢財全都消耗在邊軍的衣糧上,再加上軍將的剋扣,有時候溫飽都無法維持,哪裏還能開土拓邊呢?

    想要改變這些,與其等着度支變錢出來,不妨先把軍隊分成「不脫產」和「脫產」兩部分,讓不脫產的產生更多效益,從而讓脫產的增加更多戰鬥力。

    我高岳雖然也吃虛兵額、虛馬額和虛米額,但那不是供我自肥的,我會把它好好用在刀刃上的,這才是我身為忠臣的真正良心。

    看着高岳躊躇滿志的樣子,劉德室既激動又有些擔憂——如今整個涇原行營,伍籍、營田、馬政、鹽利、城傍實際都歸逸崧執掌,他的權勢實際上比一般的刺史要強多了,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陛下、帝子、節帥、軍卒都服膺他?將來會不會有什麼變數?

    「那是因為我有行事的手腕。」高岳說到做到,進入四月後,他就攛掇舒王下達命令,讓田希鑒統五千兵,開始推進到良原築城、開屯。

    田希鑒不通這些事,故而整個良原的事務自然是高岳負責推進的。

    一切都輕車熟路,高岳很快就規劃了軍堡、馬坊,外帶四千頃的田地,責令士兵先種胡豆,至夏末後即種蕎麥、冬麥。

    一個半月後,良原築堡完畢,其和韋皋的汧陽,及要地



15.麥籠三件套  
幸運的蘇拉作品:  奧古斯都之路  鷹揚拜占庭  
類似:  大唐騰飛之路  踏星  都市夜戰魔法少男  末日崛起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大唐官"
360搜"大唐官"
語言選擇